当前位置:首页 > 外汇分析 > 正文

外资抢筹赛力斯,沪股通资金加码背后的新能源车赛道新逻辑 赛力斯受沪股通青睐

沪股通资金异动:赛力斯成外资布局新能源车的重要标的

外资抢筹赛力斯,沪股通资金加码背后的新能源车赛道新逻辑 赛力斯受沪股通青睐

2023年以来,A股市场的新能源车板块持续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而赛力斯(601127.SH)作为华为智选模式的核心合作车企,频频登上沪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榜单,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沪股通资金持有赛力斯流通股比例已从年初的0.8%攀升至4.2%,单月最高净买入金额超过12亿元,这种持续加仓的动作不仅反映出外资对中国新能源车产业链的长期看好,更揭示了赛力斯在智能电动汽车赛道的独特价值。

从资金流向细节看,外资对赛力斯的配置呈现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单日成交额多次突破20亿元,占当日沪股通总成交额比例最高达8%;二是在MSCI中国指数调整期间出现集中买入;三是持仓周期明显长于其他汽车股,显示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的战略价值认同,这种资金偏好与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车企在美股市场的表现形成共振,凸显全球资本对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趋势的共识。


赛道逻辑重构:智能化竞争催生车企价值分化

在外资加码赛力斯的背后,是新能源车产业竞争逻辑的深刻变革,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36%,单纯依靠电动化已难以建立竞争优势,波士顿咨询的研究报告指出,消费者对智能驾驶、车机系统的关注度同比提升47%,这意味着行业正从"电动化上半场"转向"智能化下半场"。

这种转变直接重塑了车企估值体系,以华为赋能的赛力斯为例,其最新发布的问界M9搭载ADS 2.0高阶智驾系统,在无图化城市NCA、代客泊车等领域的突破,使其智能技术储备达到行业第一梯队,资本市场对此反应敏锐:自华为智驾技术落地以来,赛力斯动态市盈率从30倍跃升至55倍,与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的估值差距显著缩小。


华为生态赋能:赛力斯构建差异化护城河

与华为的深度合作是赛力斯获得外资青睐的关键变量,不同于传统供应商模式,华为智选模式在研发、制造、渠道三个维度实现深度绑定,在研发端,双方联合投入超过100亿元,共同开发纯电驱智能平台(DE-i);生产端采用"华为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关键零部件不良率控制在0.12%以内;渠道端则依托华为线下5000+门店构建新零售网络,单店获客效率提升3倍。

这种合作模式创造了显著的商业价值,问界系列车型上市18个月即达成20万辆交付,2023年三季度单月销量突破2.8万辆,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更值得注意的是,其用户中45%来自BBA(奔驰、宝马、奥迪)车主置换,高端化突破验证了技术溢价能力,这种"科技企业+整车制造"的融合创新,为传统车企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财务拐点显现:规模效应释放盈利弹性

资金持续流入的另一支撑来自赛力斯基本面的实质性改善,2023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单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45%至179.3亿元,毛利率提升至12.8%,经营性现金流首次转正,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三个层面的优化:一是重庆两江智慧工厂产能利用率突破85%,单台制造成本下降23%;二是华为渠道带来12%的销售费用率优化;三是平台化开发使研发费用占比从15%降至9%。

机构测算显示,当赛力斯年销量突破30万辆时,规模效应将推动毛利率站上20%关口,考虑到问界新M7大定订单已超8万辆,M9预订量突破3万辆,叠加计划中的轿跑车型,2024年产销规模有望突破40万辆,这种量价齐升的预期,使赛力斯成为少数兼具成长性和盈利改善弹性的整车标的。


全球视野下的投资逻辑:中国智造出海新叙事

外资重仓赛力斯还隐含着对中国汽车产业出海的长期布局,根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预计突破120万辆,其中欧洲市场占比提升至38%,赛力斯已在德国建立研发中心,问界M5通过欧盟WVTA认证,计划2024年进入挪威、荷兰等市场,更值得关注的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全球化输出,可能带动赛力斯复制"技术出海"的新模式。

这种战略价值在资本市场上已有映射: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研报中将赛力斯目标价上调至118元,较当前股价存在40%上行空间,其逻辑在于,赛力斯有望成为华为车BU分拆后的核心载体,在智能汽车时代复制"苹果+富士康"的生态价值,这种产业格局的重构,正在创造传统估值体系难以覆盖的全新投资维度。


风险与挑战:如何在红海竞争中持续领跑

尽管外资持续加码,但赛力斯仍需应对多重挑战,智能驾驶赛道正加速内卷,小鹏、理想等车企的城市NOA功能陆续落地,技术领先窗口期可能缩短;华为与长安、奇瑞等车企的合作深化,可能分散资源投入;海外市场拓展面临地缘政治、专利壁垒等不确定性。

赛力斯已着手构建应对体系:投资50亿元建设自动驾驶实验室,规划L4级技术路线;与华为签订排他性协议锁定智选车型优先权;在东南亚布局KD工厂规避贸易壁垒,这些举措能否转化为持续竞争力,将成为影响外资持仓周期的重要观测点。


资金流向揭示产业变革方向

沪股通资金对赛力斯的持续加仓,本质上是全球资本对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变革的投票,在电动化渗透率跨越临界点后,智能化能力、生态协同效率、全球化布局正在重构车企价值坐标,赛力斯与华为共同探索的"科技赋能制造"模式,不仅为传统车企转型开辟了新路径,更可能催生中国汽车产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新范式,当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做出选择时,这或许预示着中国汽车工业百年未有之变局的真正开端。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