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汇分析 > 正文

职教改革深水区,中国东方教育董秘毛超圣解码行业未来三大方向 中国东方教育董秘毛超圣谈职业教育未来发展

引言:职业教育的时代使命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和产业升级加速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作为连接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核心纽带,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中国东方教育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东方教育”)董事会秘书毛超圣近期在一次行业论坛中,围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从政策导向、技术赋能和产教融合三大维度,深入剖析了行业的未来图景,作为国内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军企业代表,毛超圣的观点不仅折射出中国东方教育深耕职教领域34年的实践经验,更揭示了行业变革的底层逻辑。


政策红利释放:职教定位从“兜底教育”转向“强国基石”

职教改革深水区,中国东方教育董秘毛超圣解码行业未来三大方向 中国东方教育董秘毛超圣谈职业教育未来发展

毛超圣指出,国家近年来密集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标志着职业教育已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新阶段,数据显示,我国技能劳动者占比虽超26%,但高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口的6%,与制造业强国30%的平均水平差距显著,政策端明确提出的“职普融通”“职教高考”等制度创新,正在重塑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

“职业教育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定义。”毛超圣举例称,中国东方教育旗下新东方烹饪学校与多家五星级酒店共建的“订单班”,学员平均起薪较传统教学模式提升23%,印证了技能人才的市场溢价能力,随着职业教育法修订后首次明确“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法律地位,职业教育正从“就业兜底”升格为“人才战略资源池”。


技术革命倒逼:数字化重构教学场景与能力标准

面对工业4.0对人才能力模型的颠覆性要求,毛超圣强调“数字化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中国东方教育近三年累计投入超5亿元用于智慧校园建设,其自主研发的“云智课堂”系统已覆盖80%的实训课程,通过VR模拟焊接场景、AI评估烹饪火候、大数据追踪就业轨迹等技术应用,传统技能培训的“经验传承”模式正在向“数据驱动”转型。

更具深远意义的是,数字技术正在打破职教资源的时空壁垒,中国东方教育推出的“课观教育”在线平台,已为新疆、贵州等地的县域职校提供云端实训资源,使偏远地区学员也能同步学习新能源汽车维修等前沿课程,毛超圣预测:“未来五年,OMO(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将覆盖90%的职教机构,教学效率提升和个性化学习将成为竞争关键。”


产教深度融合:从“人才输送”到“生态共建”

在谈及产教融合时,毛超圣提出了“三维共生”理念:课程共建、人才共育、技术共创,中国东方教育与比亚迪合作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定制培养项目,从教材开发、师资培训到认证体系均由双方联合打造,实现了“毕业即上岗”的无缝衔接,这种深度绑定产业需求的模式,使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8%以上。

更具创新性的是“反向赋能”机制的建立,中国东方教育联合餐饮企业开发的智能厨房管理系统,既用于教学实训,又反哺企业数字化转型,这种“教育—产业”双向价值流动,正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职教生态,毛超圣透露,集团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产业合作企业从目前的2.8万家扩展至5万家,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人才培养网络。


展望:职业教育的价值重构与社会认同

尽管前景广阔,职业教育仍面临社会认知偏差、区域发展失衡等挑战,毛超圣呼吁建立更科学的技能评价体系:“当高级技师的职业尊严感与收入水平真正对标工程师时,职业教育才能完成价值闭环。”中国东方教育发起的“大国工匠”公益计划,通过资助乡村青年学习技能、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等方式,正在持续推动职业教育的品牌升级。

在毛超圣看来,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不仅是培养技术工人,更是塑造“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现代职业人”,随着人工智能加速取代标准化岗位,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职业伦理等“软技能”的培养权重将持续提升,这种从“工具理性”到“人的全面发展”的升华,或许正是职业教育未来最深刻的变革方向。


在变革中寻找确定性
站在职业教育改革的深水区,毛超圣对中国东方教育的定位清晰而坚定——做“产业升级的人才加速器”,从1988年创办首个烹饪培训中心,到如今拥有206所院校、年培养量超15万人的职教集团,其发展轨迹印证了“与时代需求同频”的商业逻辑,当“技能强国”从愿景走向现实,职业教育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篇章。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