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5日早盘,港交所教育板块上演戏剧性一幕,思考乐教育(01769.HK)开盘即跳空高开7%,随后在半小时内急速拉升,最高涨幅达到14.28%,创下自2021年"双减"政策落地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尽管午后受大盘拖累涨幅收窄至9.6%,但全天成交量放大至平日的3倍,逾2.3亿港元资金涌入这只曾经的"教培幸存者"。
这场突如其来的股价狂欢并非孤立事件,在思考乐异动前夜,美国上市的新东方(EDU.US)已连续三日累计上涨12%,好未来(TAL.US)同期涨幅达8.7%,更值得关注的是,恒生指数教育板块ETF(03067.HK)近一月资金净流入规模突破5亿港元,显示机构投资者正在重新审视这个沉寂两年多的赛道。
9月14日晚间,广东省教育厅官网悄然更新《关于规范校外培训项目分类管理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艺术素养、科学实践、研学旅行等非学科类培训可采用市场化定价机制",这份被业内人士称为"粤八条"的文件,恰与思考乐总部所在地深圳的区位优势形成叠加效应,公司2022年报显示,其非学科类课程营收占比已从政策前的12%飙升至67%,转型速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在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最新公布的子基金名录中,教育科技领域投资占比从2021年的1.2%提升至4.7%,更关键的是,财政部8月追加的300亿元"稳就业"专项转移支付,明确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纳入支持范围,这对手握23个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资质的思考乐而言,无疑打开了政策红利的想象空间。
摩根士丹利最新持仓数据显示,其亚洲成长基金在Q2增持中资教育股1.2个百分点,重点加仓标的包括思考乐、中教控股等转型明确的标的,这与浑水公司创始人Carson Block近期"中国教培行业最坏时刻已过"的公开表态形成呼应,显示国际资本正在重新构建估值模型。
对比2020-2023年财报数据可见,思考乐的课程体系已完成颠覆性重构:
在深圳科技园新落成的"乐智中心"里,VR虚拟实验室、AI作文批改系统、区块链学分认证等黑科技的应用,将教师人效比提升至行业平均水平的1.8倍,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自主研发的"乐脑云"系统,通过采集超过120万个学习行为数据点,成功将课程匹配精准度提升至92%。
与单纯转型直播带货的同行不同,思考乐构建了"内容+场景+服务"的闭环生态:
尽管股价短期走强,但市场对思考乐的估值体系仍存在显著分歧:
细读2023年中报可见隐忧:虽然营收同比增长32%,但销售费用率攀升至28%(行业均值21%),经营性现金流仅微增3.7%,更关键的是,其快速扩张的加盟业务存在质量管控风险——97家加盟校中23家尚未实现盈利。
当猿辅导推出"STEAM科学盒子"月销突破50万套,当新东方文旅单日GMV破千万,思考乐引以为傲的线下优势正在遭遇跨界冲击,教育科技巨头们用互联网打法重构产业格局的速度,可能远超传统玩家的转型节奏。
从国务院《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将"教育服务消费"单列,到《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征求意见,政策制定者正在寻找规范与发展的新平衡点,思考乐这类"合规标兵"可能成为监管试点的受益者。
当GPT-4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当元宇宙重构教学场景,教育产业的技术革命已进入深水区,思考乐与腾讯教育共建的"自适应学习实验室",或许是其卡位下一代教育基础设施的关键筹码。
随着"05后"数字原住民成为消费主力,教育需求正从"应试提分"向"终身成长"跃迁,思考乐正在试水的"青少年领导力学院"和"家庭学习社区",可能打开万亿级银发教育市场的切口。
思考乐的单日暴涨,既是资本对政策边际改善的灵敏反应,更是市场对教育产业永续价值的重新确认,但这场估值修复能否演变为趋势反转,取决于企业能否在合规框架下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当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当资本放下投机冲动,这个承载着民族未来的行业,或许才能真正迎来涅槃重生,在1400亿规模的中国素质教育市场里,思考乐的14%涨幅只是序章,真正的价值重构才刚刚开始。
下一篇:东方财富证券开户必备流程与条件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