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港股上市公司民银资本(股票代码:01141)发布公告称,公司于当日斥资421.6万港元回购18.2万股普通股,回购价格区间为每股22.9港元至23.3港元,这一动作引发市场关注,被视为公司管理层对当前股价低估的主动回应,亦可能成为其价值重估的催化剂,在港股市场持续震荡、中资金融股估值承压的背景下,民银资本此番回购背后传递出哪些信号?其战略意图与未来潜力值得深入探讨。
民银资本此次回购并非孤立事件,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23年以来,公司已累计回购股份超过100万股,涉及资金约2500万港元,此次单日回购金额虽不算庞大,但从频率和持续性来看,其释放的信号意义不容忽视。
股价低估下的价值修复诉求
截至7月22日收盘,民银资本股价报23.1港元,市净率(PB)约为0.85倍,处于近三年估值区间的低位,作为一家以投资银行业务为核心、资产管理及直接投资为两翼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民银资本背靠民生银行集团的资源网络,其轻资产运营模式本应享有更高估值溢价,公司选择在此时点回购,显然认为市场未能充分反映其真实价值。
优化股本结构提振投资者信心
2022年年报显示,民银资本每股收益(EPS)为0.32港元,当前市盈率(PE)约7.2倍,显著低于港股金融同业平均水平(约10倍),通过回购减少流通股本,可直接提升每股盈利指标,同时向市场传递管理层对业务前景的坚定信心,这种“真金白银”的投入,往往比口头承诺更具说服力。
流动性充裕下的资本运作布局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民银资本持有现金及等价物约12.7亿港元,资产负债率维持在35%的健康水平,此次回购仅消耗约0.33%的现金储备,显示公司财务弹性充足,市场猜测,此次回购或为后续战略投资腾挪空间,例如配合大股东增持、优化股权激励计划等。
尽管短期市场波动频繁,但民银资本的业务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公司近年来重点发力的“跨境资本服务”板块成效显著:2022年跨境投融资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8%,占整体营收比重提升至39%,尤其是在中概股回归、东南亚企业赴港上市热潮中,民银资本凭借民生银行境内外联动优势,已成功参与多个标志性项目。
财务健康度解析
将民银资本与港股同类金融平台对比,其低估状态更为明显,以同样聚焦投行业务的中金公司(03908)为例,其市净率为1.2倍,市盈率9.8倍;而民银资本PB仅为0.85倍,PE约7.2倍,折价幅度超过25%,这种差距既反映市场对中小型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折价,也可能隐含对特色业务认知不足的预期差。
值得注意的是,民银资本近期获得南下资金持续加仓,港股通持仓比例从年初的2.1%升至目前的3.8%,显示内资机构对其价值修复逻辑的认可。
回购公告发布后,民银资本股价次日小幅高开0.8%,但受恒生指数下跌拖累最终收平,这种“冷静”反应或与当前市场风险偏好较低有关,但也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布局窗口。
短期博弈点:
长期价值锚:
对于风险承受能力中等的投资者,可考虑在22-23港元区间分批建仓,目标估值修复至PB 1倍(对应股价27港元左右),止损位设于20港元关键支撑位下方。
民银资本此次回购虽未掀起波澜,但其“积跬步以至千里”的资本运作思路值得关注,在港股市场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背景下,兼具国资背景、业务特色和财务安全边际的标的,终将在周期轮动中迎来价值重估,当市场情绪从“恐慌模式”切换到“理性定价”时,类似民银资本这样持续用行动证明自身价值的公司,或许会成为下一阶段资金配置的焦点。
(字数:1297字)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