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分析 > 正文

如祺出行,一场智慧出行生态的供给侧革命 如祺出行

在智能网联汽车与共享经济深度融合的浪潮下,广汽集团旗下出行平台如祺出行正以"汽车制造商+科技公司"的双重基因,掀起一场从车辆供给到服务生态的系统性变革,这家成立于2019年的出行科技公司,在滴滴、高德等聚合平台主导的市场格局中,以独特的"车端+平台+场景"生态闭环,开辟出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

车企基因重构出行服务底层逻辑

如祺出行,一场智慧出行生态的供给侧革命 如祺出行

与互联网平台轻资产模式不同,如祺出行从诞生之初就携带着深刻的汽车制造烙印,广汽集团为其注入的不仅是埃安、传祺等新能源车型组成的运力池,更是从车辆研发端开始的智能化改造能力,通过车联网系统与运营平台的深度耦合,车辆实时状态数据与用户出行需求形成双向反馈机制,这种"硬件即服务"的模式,使得如祺能够实现车辆健康度管理、能耗优化等传统网约车平台难以企及的精细运营。

在珠海横琴新区,如祺投放的自动驾驶车队已累计安全运营超10万公里,这些基于广汽星灵电子电气架构开发的Robotaxi,通过多源异构传感器与高精地图的协同,实现了复杂城市道路场景下的L4级自动驾驶能力,这种"造车-改车-用车"的全链条掌控,正在改写出行服务的生产要素组合方式。

生态化反构筑差异化竞争壁垒

如祺出行的战略布局远不止于出行服务本身,通过构建"涟漪模式"生态体系,平台已接入超过60家生态合作伙伴,涵盖充电服务、车后市场、生活服务等多个领域,在粤港澳大湾区,用户可通过如祺APP一键预约充电桩、代客泊车、车辆保养等20余种衍生服务,这种生态化能力将每单出行服务的价值产出提升了37%,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与腾讯的深度合作更彰显其技术野心,基于腾讯云的数字孪生平台,如祺构建了覆盖车辆调度、路径规划、安全监管的智能中枢系统,在广州CBD区域,系统通过实时交通流量预测,将车辆空驶率降低至15%以下,这种数据驱动的运营优化,使平台人车匹配效率较行业均值提升28%。

自动驾驶商业化破局之道

面对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行业性难题,如祺出行探索出"前装量产+混合派单"的创新路径,2023年投入运营的Robotaxi车队采用"全无人"与"安全员值守"双模式并行,通过动态ODD(设计运行域)管理系统,实现不同场景下的服务无缝切换,在黄埔区科学城的运营实践中,自动驾驶订单占比已突破40%,用户满意度达4.8分(满分5分)。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双网融合"战略:将自动驾驶网络与传统网约车网络进行服务协同,当暴雨导致某区域人工驾驶车辆供给不足时,系统会自动调度自动驾驶车辆进行运力补充,这种弹性供给机制使高峰时段运力保障率提升至95%,创造了自动驾驶技术落地的新范式。

数字孪生重塑城市交通图景

如祺出行正将服务边界从移动出行扩展至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在广州琶洲数字示范区,平台的车路协同系统已接入326个智能路侧单元,实现了交通信号灯优化、紧急车辆优先通行等场景应用,通过车载OBU与路侧RSU的实时通信,车辆可提前300米感知交通事件,使事故发生率下降18%。

这种"移动终端+数字底座"的融合创新,正在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如祺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的UBI(基于使用量定价)车险产品,通过分析驾驶行为数据,为安全驾驶用户提供最高30%的保费折扣,这种数据价值变现模式,为出行平台开辟出第二增长曲线。

供给侧革命的行业启示

如祺出行的实践揭示着汽车产业变革的本质逻辑:当出行服务成为汽车制造的延伸场景,车企必须重构从研发到服务的全价值链,其打造的"智能制造+智慧出行"双螺旋模型,不仅实现了车辆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更在用户端培育出新型消费习惯,平台数据显示,如祺用户年均用车频次达到148次,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42%。

在资本市场,这种模式已显现虹吸效应,2023年完成的A轮融资中,如祺估值突破10亿美元,成为大湾区最快晋升独角兽的出行科技企业,其构建的"科技研发-场景验证-商业转化"创新闭环,为传统车企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