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分析 > 正文

本轮上涨远未结束,五大核心逻辑揭示资本市场新周期 本轮上涨远未结束

市场的分歧与共识

2023年以来的全球资本市场呈现显著分化特征,美股在人工智能革命驱动下屡创新高,A股与港股经历深度调整后开启估值修复,大宗商品市场则因能源转型与地缘政治呈现剧烈波动,面对复杂行情,"牛市是否终结"的争论此起彼伏,但深入分析经济基本面、产业变革与资金流向后可以发现,支撑本轮上涨的核心动力不仅未被削弱,反而在持续积蓄能量,本文将从五大维度论证:当前市场的上涨远未结束,资本市场正在孕育新一轮长周期机遇。


全球经济复苏的韧性超预期

本轮上涨远未结束,五大核心逻辑揭示资本市场新周期 本轮上涨远未结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报告将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3.2%,其中新兴市场贡献度首次突破65%,这种看似"温和"的增速背后,实则隐藏着结构性突破: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推动其工业产能利用率回升至79.6%,创近15年新高;欧盟绿色产业投资规模同比激增42%,带动新能源设备出口增长31%;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这些数据表明,主要经济体已走出单纯依靠货币刺激的复苏模式,转向更具可持续性的产业升级路径。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全球供应链重构带来的投资机遇,波士顿咨询研究显示,近三年跨国企业新建生产基地的平均距离缩短38%,区域化生产网络推动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需求爆发式增长,这种结构性转变带来的资本开支扩张,将持续为资本市场注入动能。


科技革命进入商业化兑现期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技术突破,标志着第四次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不同于过往概念炒作,当前技术演进已形成清晰的商业闭环: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季度营收突破145亿美元,AI芯片需求年复合增长率达67%;微软Copilot产品上线首月即覆盖150万企业用户,SAAS模式AI服务打开万亿级市场空间,麦肯锡预测,到2027年人工智能将带动全球劳动生产率提升1.5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7万亿美元经济价值。

在硬科技领域,新能源技术迭代呈现加速度态势,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量产能量密度突破255Wh/kg,固态电池研发进度提前两年;光伏行业TOPCon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6.3%,度电成本较2020年下降41%,这些技术突破正在重塑能源经济版图,相关产业链龙头企业的估值体系需要系统性重估。


流动性环境迎来历史性转折

尽管美联储维持鹰派表态,但市场已敏锐捕捉到货币政策转向信号,美国10年期国债实际收益率自2023年11月高点回落85个基点,美元指数跌破102关键支撑位,更重要的变化来自全球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国央行通过结构性工具释放中长期流动性1.2万亿元,日本央行YCC政策调整释放出4.6万亿日元流动性,欧洲央行TLTRO还款规模低于预期,这种"东水西渐"的流动性格局,为风险资产创造了难得的友好环境。

资金流向数据更具说服力,EPFR统计显示,5月以来全球股票基金连续12周净流入,累计规模达1470亿美元,其中新兴市场占比提升至38%,北向资金单月净买入A股超600亿元,创年内新高,这种资金迁徙并非短期投机行为,MSCI中国指数12个月远期市盈率仍低于10年均值16%,估值洼地效应持续吸引长期资本。


企业盈利周期触底回升

二季度财报季验证了基本面拐点的到来,标普500成分股盈利超预期比例达68%,信息技术板块净利润同比增长21%;沪深300指数ROE中位数回升至9.7%,消费、医药行业毛利率环比改善显著,这种盈利修复具备坚实支撑:PPI环比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周转天数降至18.7天,显示供需结构持续优化。

更具战略意义的变化发生在资产负债表端,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占营收比重提升至3.6%,数字经济相关资本开支同比增长29%,这种"逆周期投入"正在培育新的增长极,三一重工智能挖掘机海外订单增长240%,药明生物ADC药物研发管线数量全球第一,这些突破将逐步转化为估值溢价。


制度变革释放长期红利

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证监会推动的"活跃资本市场25条"初见成效:两融标的扩容至2200只,科创板做市商日均成交占比提升至32%;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规模突破3.8万亿元,熊猫债发行量创历史新高,这些制度创新不仅改善市场流动性,更推动估值体系与国际接轨。

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重构带来新机遇,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本币融资比例提升至42%,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日均处理量突破5500亿元,这种去美元化进程虽非一蹴而就,但为新兴市场资产提供了战略对冲工具,当美债收益率波动率指数(MOVE)持续高于股票波动率(VIX),全球资本必然加速向估值合理、政策稳定的市场转移。


在变革中把握战略机遇

历史经验表明,每一轮真正意义上的牛市都需要三重驱动:经济复苏提供基本面支撑,技术创新打开增长空间,制度改革释放制度红利,当前市场已具备这三重要素,且正向循环正在强化,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跳出短期波动焦虑,从三个维度把握机遇:一是聚焦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隐形冠军",二是布局技术商业化进程中的平台型企业,三是配置受益于制度红利的战略资产,风物长宜放眼量,本轮上涨或许才刚刚开始。

(全文约1720字)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