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证券分析 > 正文

证券投资分析师职业资格取消,金融行业人才评价体系的历史性变革 证券投资分析师取消

证券从业资格改革的深层逻辑 (约400字) 2023年9月,中国证券业协会正式发布《证券行业专业人员水平评价测试实施细则》,标志着实行二十余年的证券投资分析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迎来重大变革,此次改革将证券分析师资格由准入类调整为水平评价类,引发金融行业对人才评价体系的深度思考。

证券投资分析师职业资格取消,金融行业人才评价体系的历史性变革 证券投资分析师取消

这项改革源于国家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顶层设计,自2014年以来,国务院分七批取消434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证券从业人员资格改革正是这一宏观政策在金融领域的延续,改革背后体现三大政策导向:一是简政放权,推动行业自律管理;二是破除就业创业壁垒,激发市场活力;三是建立市场化的人才评价体系,与国际金融人才评价机制接轨。

职业资格认证的演变历程 (约400字) 我国证券分析师资格认证制度历经三个阶段演变,2003年前为探索期,各机构自行评定标准,导致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2003年证券业协会建立统一考试认证体系,确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准入资格,分析师职业自此走向规范化,2020年人社部将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分批退出目录,证券分析师资格随之进入转型期。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持证证券分析师数量突破3.8万人,较2003年增长近20倍,但传统认证制度逐渐暴露出知识更新滞后、实操能力评价缺失等问题,某头部券商研究部负责人坦言:"通过资格考试的应届生仍需2-3年实战培养才能独立撰写研报。"

资格取消带来的行业影响 (约500字)

  1. 行业层面:人才评价体系重构 取消准入资格不等于降低专业门槛,而是将人才评价权交还市场,证券业协会推出"专业能力水平评价测试",建立"基本从业知识+专项业务能力"的测试体系,某外资投行HR总监表示:"未来将更关注CFA、FRM等国际认证,同时建立内部分析师评级制度。"

  2. 机构层面:用人自主权扩大 券商研究所面临人才评价标准重塑,中金公司已试点"研值评价体系",从研究深度、预测准确度、客户评价等维度构建量化评估模型,但中小机构可能面临评价体系建设成本压力,行业人才流动或将加剧。

  3. 从业者层面:职业发展路径转变 分析师需从"应试型"向"能力型"转变,某新财富分析师坦言:"过去80%精力应付考试和继续教育,现在可以更专注提升研究能力。"但行业竞争门槛实质提高,数据显示头部券商新招分析师硕士学历占比已达92%,复合专业背景人才更受青睐。

未来发展趋势研判 (约400字)

  1. 能力本位时代来临 研究能力、投资业绩、市场口碑构成新评价三角,某私募基金经理透露:"我们建立分析师跟踪评估系统,对推荐股票进行3年期回溯考核。"

  2. 多元化评价体系形成 将呈现"基础测试+国际认证+机构评级+市场验证"的多维评价格局,银河证券已与CFA协会合作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3. 自律管理与市场选择结合 证券业协会建立从业人员诚信档案系统,累计记录3.2万条执业信息,某违规分析师因研报失实被记入诚信档案,导致其三年内无法在头部机构任职。

  4. 国际化竞争加剧 外资机构分析师中持有CFA证书者占比达78%,相较国内机构34%的占比,凸显专业认证国际化接轨的紧迫性。

应对策略建议 (约300字)

  1. 行业协会:构建分层评价标准 建议建立"助理分析师-资深分析师-首席分析师"的阶梯式能力标准,参考医疗行业的医师职称评审体系。

  2. 金融机构: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可借鉴高盛的"分析师成长计划",设置12-24个月的系统化培养周期,包含行业研究、估值建模、路演答辩等实战模块。

  3. 从业人员:提升核心竞争力 建议聚焦三个方向:①考取CFA、CPA等国际认证;②深耕特定产业领域,某TMT分析师通过攻读人工智能硕士实现专业升级;③掌握Python、SQL等量化分析工具。

(约100字) 证券投资分析师资格取消不是专业性的弱化,而是人才评价市场化的新起点,这场变革倒逼行业建立更科学的能力评价体系,推动研究服务回归价值本质,面对30万亿规模的资本市场改革浪潮,唯有主动适应新型人才评价机制的分析师,方能在数字化、国际化竞争中赢得未来。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