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分析 > 正文

首程控股斥资65万港元回购股份,价值重估信号还是资本运作伏笔?首程控股(00697)7月22日耗资约65.11万港元回购48.4万股

事件回顾:年内首次回购引发市场关注
7月22日,港股上市公司首程控股(股票代码:00697)发布公告称,当日以每股1.32-1.35港元的价格回购48.4万股普通股,总耗资约65.11万港元,这是该公司2023年首次实施股份回购,也是继2022年四季度以来时隔8个月的再度出手,尽管单次回购规模不大,但在当前港股流动性承压、消费服务板块估值低迷的背景下,这一动作仍被市场视为管理层释放的重要信号。

首程控股斥资65万港元回购股份,价值重估信号还是资本运作伏笔?首程控股(00697)7月22日耗资约65.11万港元回购48.4万股

从公开数据看,首程控股近三年对回购策略的运用较为谨慎:2020年累计回购约200万股,2021年暂停,2022年仅在四季度回购102万股,此次回购虽未达到"大手笔"级别,但其选择在股价处于近两年低位区间(年内跌幅超15%)时出手,时机耐人寻味,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回购均价1.34港元较当日收盘价1.35港元仅小幅折让,显示公司对价格底线的把控。


解码回购逻辑:多重动机下的战略选择
股份回购作为上市公司资本管理的重要工具,背后通常隐含着管理层对多重目标的权衡,结合首程控股的财务数据与行业特征,此次回购或存在以下核心动因:

  1. 价值修复诉求
    截至7月21日收盘,公司市盈率(TTM)仅为6.2倍,市净率0.87倍,显著低于港股停车资产管理行业均值(PE 12.5倍,PB 1.3倍),公司2022年报显示,全年实现营收19.8亿港元,同比增长23%,净利润3.2亿港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4.7亿港元,基本面与估值的显著背离,使得回购成为提振市场信心的直接手段。

  2. 资本结构优化需求
    2023年一季报显示,公司账面现金及等价物达32.7亿港元,资产负债率仅28%,远低于行业平均45%的水平,在缺乏重大投资项目的情况下,通过回购减少股本(当前总股本约26.8亿股),可提升ROE指标约0.3个百分点,优化股东回报效率。

  3. 股权激励配套动作
    查阅公司公告发现,2023年6月股东大会刚通过新一期股权激励计划,拟向核心团队授予不超过总股本2%的股票期权,此时实施回购,既能对冲未来行权带来的股本稀释效应,也可通过市值管理为期权价值提供支撑。


行业坐标:停车资产管理赛道的新变量
作为中国停车资产管理领域的龙头企业,首程控股的资本动作需置于行业变革背景下解读,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3年中国智慧停车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但港股相关标的普遍面临估值困境,横向对比可见:

  • 同期在A股上市的捷顺科技(PE 35倍)与五洋停车(PE 28倍)享受更高估值溢价
  • 港股同业汇泊停车(01506.HK)市净率长期低于1倍

这种跨市场估值差异,既反映港股投资者对重资产模式的谨慎态度,也凸显首程控股通过回购传递经营信心的必要性,特别是在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30%的背景下,充电桩配套停车位的资产增值潜力尚未在股价中充分体现。


资本市场的分歧与共识
对于此次回购,机构投资者呈现出差异化解读:

  • 乐观派以中金公司为代表,认为回购印证了"股价低于内在价值"的判断,维持"跑赢行业"评级,目标价1.8港元
  • 谨慎派如交银国际则指出,单次回购金额仅占日均成交额的15%,需观察后续是否形成连续回购趋势
  • 量化模型显示,公司近三年累计回购股份的持有期回报率达21%,超额收益显著

散户投资者的反应更为直接:回购公告发布后三个交易日,港股通资金净流入环比增加47%,但日均成交量未现明显放大,反映市场仍在等待更明确的趋势信号。


深层博弈:股东结构的微妙变化
穿透股权结构可见,首程控股前三大股东(首钢基金、GIC、京东数科)合计持股达58.3%,高度集中的股权使中小股东对回购的边际变化更为敏感,此次回购后,公众持股比例将从41.2%微升至41.3%,虽变动幅度有限,但在当前股价位置可能引发"鲶鱼效应":

  • 若股价继续下行,不排除大股东启动增持的可能
  • QFII持仓数据显示,海外机构持股比例已从2022年末的12.7%降至9.3%,回购或成外资回流催化剂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近三年股息支付率稳定在40%左右,叠加此次回购,实际股东回报率(股息+回购)有望突破6%,这对追求稳定收益的险资、养老基金颇具吸引力。


风险提示与未来展望
尽管回购释放积极信号,投资者仍需关注潜在风险:

  1. 停车资产证券化(ABS)发行利率若持续上行,可能影响重资产扩张节奏
  2. 新能源车充电服务毛利率目前不足20%,盈利模式仍需验证
  3. 港股流动性风险尚未完全解除,回购的短期刺激效应存在衰减可能

展望后市,首程控股能否借回购开启价值重估之路,关键取决于三个维度:

  • 持续性:是否制定年度回购计划,而非单次事件性操作
  • 协同性:与智慧停车云平台建设、光伏车棚等新业务的资本开支形成平衡
  • 杠杆空间:当前低负债率是否允许通过债务融资放大回购效应

静水流深处的价值觉醒
在港股估值体系重塑的当下,首程控股的65万港元回购或许只是冰山一角,对于深耕停车资产管理的企业而言,如何在重资产运营与科技赋能之间找到估值锚点,将比短期股价波动更具战略意义,当新能源革命与智慧城市浪潮持续重构出行生态,那些敢于在估值低谷期主动管理市值的公司,或许正在为下一轮价值发现埋下伏笔。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