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风险与供需重构下的价格博弈
北京时间8月XX日(周四),国际原油市场迎来强势反弹,截至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WTI 10月原油期货结算价上涨3.2%,报每桶85.42美元,创下自7月中旬以来的最高收盘价;伦敦洲际交易所(ICE)布伦特11月原油期货同步攀升3.5%,收于每桶88.76美元,突破88美元关键阻力位,两大基准油价单日涨幅均超3%,创下近一个月来最大单日涨幅,市场看涨情绪显著升温。
从技术面看,WTI原油价格已突破50日和100日均线压制,布伦特原油更是一举收复8月初的跳空缺口,分析机构指出,此次上涨不仅扭转了此前两周的震荡下行趋势,更释放出短期市场供需格局重构的信号。
本次油价上涨的直接导火索来自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升级,周四凌晨,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俄罗斯罗斯托夫州一处炼油厂的消息引发市场对俄能源设施受损的担忧,尽管俄方宣称受损有限,但今年以来乌克兰对俄炼油设施的袭击已导致其约14%的炼油产能被迫关停,作为全球第二大原油出口国,俄罗斯能源基础设施的脆弱性持续暴露,市场担忧其出口稳定性可能受到影响。
更深层次的驱动则来自中东局势的持续发酵,美国与伊朗围绕核协议的谈判陷入僵局,而胡塞武装在红海海域对油轮的袭击频率增加,导致苏伊士运河航线保险费率飙升,航运数据显示,已有部分油轮选择绕行好望角,航程增加10-15天,直接推升运输成本,据国际能源署(IEA)估算,红海航运风险每持续一个月,全球原油运输成本将增加约0.8美元/桶。
除地缘风险外,供需基本面的改善为油价提供坚实支撑,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周三公布的周度数据显示,截至8月XX日当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骤降1240万桶,远超市场预期的260万桶降幅,库存总量降至4.22亿桶,为2022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库欣交割库库存同步减少290万桶,逼近运营警戒线,加剧了市场对WTI期货交割能力的担忧。
需求端同样释放积极信号,尽管高利率环境下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未消,但北半球夏季出行高峰的尾声效应仍在延续,美国汽油消费量连续三周维持在920万桶/日上方,航空煤油需求同比增加5.3%,显示终端消费韧性超出预期,中国7月原油加工量达到6470万吨,同比增长17.4%,炼厂开工率回升至82.3%,为下半年需求旺季备货提供支撑。
周四油价的上涨还受到宏观环境的助推,当日公布的美国8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降至47.0,低于预期值49.3,显示经济动能放缓,数据公布后,美元指数下跌0.6%至103.2,创两周新低,美元走弱降低了以美元计价的原油持有成本,刺激了国际买家的采购意愿。
更值得关注的是市场对美联储政策的博弈,疲软的PMI数据强化了9月暂停加息的预期,CME“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9月按兵不动的概率升至88%,若加息周期临近尾声,能源股作为抗通胀资产的投资吸引力将显著回升,周四盘中,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和雪佛龙(Chevron)股价分别上涨2.3%和1.9%,显示资金正在重新布局能源板块。
对于后市走向,市场分歧与机遇并存,高盛在最新报告中指出,三季度末至四季度初,全球原油市场将面临每日180万桶的供应缺口,地缘风险溢价可能推动布伦特原油升至90-95美元区间,摩根士丹利则警告称,若沙特将自愿减产延长至年底,叠加北半球冬季取暖需求回升,油价存在超预期上涨空间。
潜在风险亦不容忽视,美国战略石油储备(SPR)补库计划可能提速,拜登政府已表示将在油价低于79美元时加大采购力度,这可能形成阶段性价格天花板,伊朗原油出口量在制裁放松背景下悄然回升至150万桶/日,若美伊关系出现突破性进展,可能额外释放50万桶/日供应量,全球经济“软着陆”能否实现仍存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下调欧元区2023年增长预期至0.9%,需求端复苏的可持续性面临考验。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原油市场的波动既蕴含风险,也提供多重交易机会,短期来看,可关注以下方向:
上一篇:今日股市大盘走势分析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