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赛事举办至16届,会产生怎么样的质变?
4月11日,第十六届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圆满收官,本届赛事吸引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支顶尖车队,车手们从琼海出发,历经了5天5大赛段、854.64公里赛道的激烈鏖战,最终抵达了三亚。
本届赛事的国际裁判梁英殷用“已达到很好的世界级水平”来评价赛事保障以及办赛水平。回顾环岛赛的“进阶史”,其完成了从最初的洲际2.2级升级至如今的UCI2.Pro级(国际自行车联盟职业系列赛)的跳跃,成为亚洲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顶级公路自行车赛之一。
环岛赛现场。本文图片除特殊标注外均由主办方供图
环岛赛的“隐形溢出价值”
时任海南省赛事中心主任的吕建海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参加首届比赛的高水平车队不算多,几乎没有举办大型国际比赛的经验,“有些手忙脚乱”。
从参赛阵容,可以看出环岛赛在经过十六届历练后形成的专业自信。本届环岛赛邀请到了世界队级别的喜德盛-阿斯塔纳车队,而在车手方面邀请到包括第十五届环岛赛个人总冠军、传奇卫冕者盖特(Aaron Murray Gate)、中国奥运选手、华兴车队灵魂人物吕先景等。
当地居民们穿着民族服饰为骑手们加油助威。
而从线路设计上也可以看到海南的巧思。赛道设计充分结合海南热带滨海、雨林山地等地理优势,同时展现了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及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即“两环公路”)成果,此外,赛事路线将经过原生态的黎乡苗寨村落,可以说,来自全球的车手们可以领略的不止海岸风光,还有海南独有的民族风情。
在我看来,赛事的设计与游戏关卡的设置类似,玩家触发不同点位,会产生不同排列组合的故事,然而大家体会的核心表达基本一致。
这也意味着,通过一场竞技比赛,“海南之美”在位移变化间,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传递给了世界各地的车手们。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支点,海南自贸港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如今,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来自世界的车手们走进海南,收获对这片土地更为立体的直观认知,或许这正是环岛赛的“隐形溢出价值”。
看到勇敢与热情
当赛事进入成熟发展阶段,便有了施展更多拳脚的底气。
我认为,本次环岛赛首次设置的挑战赛,便是在发展中催化出的另一大质变。这项赛事与环岛赛同期同频,这也意味着非职业骑手们可以体验全封闭的职业赛道和国际级赛事保障。
这无疑扩大了赛事的底盘,也让我们拥有了采集更多鲜活的故事的机会。
2025海南自行车挑战赛现场。
47岁的中国香港“老将”黄毅程便是令我印象深刻的采访对象。他曾是2004年环南中国海大中华冠军。他对我说,这是他自退役之后,再次以车手身份回归的首个国际赛事,对他而言意义非凡。
事实上,在赛前一个月前,他因受伤入院,直到比赛前两周才出院。当问及为何还要坚持参赛,黄毅程用“passion”一词来总结。
尽管,他因身体原因未能完成全部赛程。“我这么老了,还能比赛,你们也能”,他表示,希望他的故事能激励更多年轻人勇敢追梦。
还有一位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今年17岁的陈贤齐,他获得了本次挑战赛“男子少年组”个人总成绩第一名。他说,这也是他人生中首个多日赛总冠军,他会永远记得4月11日这一天。
陈贤齐(后排左一)与队友们。受访者 供图
在采访中,他多次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公路自行车赛中,队友间的战术配合至关重要”,他说,他们因共同的热爱而相聚,又为同一个目标冲刺,这份并肩作战的情谊是他人生的珍贵回忆。
不难看出,通过一场挑战赛,当骑手们收获自己与海南的特别故事时,自然而然加重这份赛事在心中的分量,这或许是环岛赛形成的另一份“隐形溢出价值”。
量变往往会促成质变,当骑进海南的岛外游客越来越多,“骑行生态”便越成气候,与此同时,能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骑行产业基础”会同步夯实。
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战术”。
上一篇:证券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