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创板分析 > 正文

深一度|传统模式逐渐式微,健身行业只能“小而美”?

过去十年,中国健身行业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据《2024中国运动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健身俱乐部品牌榜中仅有动岚健身门店数量超过100家。

一兆韦德、舒适堡健身、奇迹健身等传统健身俱乐部品牌逐渐退出头部舞台。与此同时,24小时营业、月付制、小门店,当“小而美”的业务形态逐渐取代传统健身房成为市场上的主流。

北京时间4月14日,乐刻运动在其创立十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发布其多场景品牌矩阵。乐刻联合创始人、联席CEO夏东表示,未来将用“2+n”平台矩阵达成“百城万店”的目标。这一切在旁观者看来有些逆流而上的意味。

当传统健身房因高负债、跑路频发进入行业大洗牌时,乐刻喊出了“百城万店”的目标,又在喊出这一目标的一年半后,开始探索更多领域:创立大型俱乐部和铁馆品牌,尝试运营羽毛球馆、买物业办运动酒店,甚至还提到一个关于“99元打高尔夫”的梦想。

在中国健身领域深耕十年后,“小而美”不再是乐刻唯一的解题思路。而中国健身行业还有哪些潜力可挖,似乎也能从中看到一些端倪。

不止“小而美”

自2015年以小型健身房模式打入中国健身市场,如今的乐刻已经成长为国内健身行业的头部品牌,在40个城市拥有近2000家门店,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超1400万。

“乐刻肯定不会只是一家健身房公司,我们从第一天就不是这么想的,我们想成为一家运动公司。”就在对外发布乐刻多场景品牌矩阵后,乐刻联合创始人、联席CEO夏东在发布会旁的媒体采访室里留下了这样一句感慨。

在回答敏感的问题时,夏东总习惯性带上“这未必是对的,但我们是这样理解”的表述。

在夏东看来,这样的谨慎是创业公司的常态,“我们知道自己要去罗马,但怎么去罗马是要不断探索的。”

自2015年以小型健身房模式打入中国健身市场,如今的乐刻已经成长为国内健身行业的头部品牌,在40个城市拥有近2000家门店,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超1400万。

当健身市场转投“小而美”之时,这一模式的先行者却正走在变“大”的路上。

在乐刻运动十周年发布会上,夏东提出了“2+n”品牌矩阵,“多场景品牌矩阵是乐刻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的重要布局,单一品牌难以全面覆盖各类运动场景偏好,我们基于对趋势的判断,近年来开始系统性地孵化和布局多个子品牌。”

乐刻运动对外发布多场景品牌矩阵。

品牌矩阵中,1400家左右的“乐刻健身”和300余家的“FEELINGME乐刻私教馆”是2个核心品牌,剩下的“n”包括新兴市场综合健身空间“闪电熊猫健身”、体能训练社区“FitTribe飞踹运动”、专业瑜伽普拉提馆“YOGAPOD小瑜荚”、专业铁馆“LOVEFITT拉飞”和新一代大型健身房“Recore无限核子健身”等。

“我们从未定义‘高端’或‘大众’,核心是满足用户多元需求。”发布会后的采访中,夏东进一步解释道,“现在有很多大型健身俱乐部在优化转型甚至退出市场,这些人去哪里健身?如果他们不接受乐刻,能否有更多新的供给满足他们?一定程度上,我们是想承接威尔仕和一兆韦德的人群。”

乐刻联合创始人、联席CEO夏东。

细分赛道,品牌试错

当旗下品牌增加,如何合理分配资源、平衡各品牌的精力投入,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夏东毫不避讳地表示,无论是不同的健身赛道还是不同的市场,都无法套用乐刻健身的经验。而多品牌战略的本质,是一场关于新型商业模式的试错。

“创立闪电熊猫时,我们完全不了解下沉市场是什么样的,担心乐刻的模式沉不下去,所以做了一个新品牌。因为乐刻是一卡通用,全国也是同一套规则。我们不能因为某一个市场的差异去改变所有的规则。所以对于我们不清楚的市场,我们会用新的品牌去探索它的边界。”夏东介绍,主打下沉市场的闪电熊猫与乐刻健身会有20%的差异,未来两个品牌有合并的可能,也同样可以并行发展。

通过新品牌小范围试水,验证模式可行性,再决定是否快速扩张。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健身行业的风潮一浪高过一浪,从铁馆到瑜伽,从普拉提到CrossFit,没人知道哪项运动会风靡起来,没人知道一项运动能风靡几年。

作为过去十年中国健身行业的亲历者,乐刻CEO韩伟则提到了整个行业的变化:“十年前,中国大部分人是不会花一百多块钱去健身房锻炼的。过去十年里,乐刻约50%的到店会员是首次走进健身房的新用户。”

中国的健身渗透率尚未井喷,但越来越多人开始尝试健身。据《2024中国运动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约有16.9万家运动健身场馆,专业健身会员达8752.5万人,环比增长了25.47%,每月锻炼次数为5次以上。

人数增长背后的逻辑,夏平的分析是:“健身行业的发展跟GDP水平有关,我们粗略估算了一下,下沉市场的人均GDP比省会城市晚8到10年,我们2015年创立乐刻,现在刚好是这个阶段。除此之外,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被互联网推平,三四线城市用户关注健康视频的时间,一点也不会比一二线城市少。”

乐刻CEO韩伟。

从健身到运动

有趣的是,当夏平努力解释乐刻旗下品牌各自不同的定位时,韩伟则将大部分的笔墨放在一些看似与乐刻毫不相关的业务上,比如大型运动空间、羽毛球馆和健康餐的设想。

其中,大型运动空间指的是即将在5月开业的羽毛球馆。在韩伟看来,乐刻能做好复杂供应链的健身房,自然也可以改造传统体育场馆,“从健身房到运动空间是降维管理,乐刻能把健身房做盈利,大概率就能提升运动场馆的坪效、翻台率。我的梦想是让中国人能用99元打高尔夫球。”

而为了摸索酒店健身房的业务模型,乐刻买下一栋楼,并与华住集团旗下桔子酒店合作,在酒店内共建专业健身空间,推出了配备专业器械的主题客房。

至于健身餐,乐刻通过与健康轻食品牌FOODBOWL超级碗成立合资公司,将健康餐引入乐刻门店,目标是把健康餐的价格打下来。

乐刻与华住集团旗下桔子酒店合作,在酒店内共建专业健身。

韩伟强调,这样做的底层逻辑是通过数字化中台实现资源的高效调度,“我们的数字化不是简单的ERP,而是将信息、交易、履约全部在线化。目前乐刻已经实现了业务在线化、数据透明化、管理标准化。”

而依托这些数字化能力,乐刻也在尝试线上健身模式,为此推出线上私教服务LITTA。LITTA业务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套系统能通过手机摄像头实时识别用户动作,并生成个性化反馈,在AI的帮助下,教练仅需3分钟便能完成传统30分钟的指导。据悉,该产品的研发费用达千万元,之所以此时对外公开,是技术成本相比原先降低了95%。

韩伟表示:“现在的乐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产业链的各个方面都有涉及,希望有一天这些产业链能形成合力。”

有话要说...